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认知的广度,却也让人失去了认知的深度,为什么?
复杂的知识结构想要简化传达,底层逻辑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底层逻辑被隐藏起来,认知就成不了体系。人只相信自己能看到的逻辑,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知识的广度给人带来的是我懂了的爽感,只有思考才能给人带来深度知识。思考是最费心力的,也是唯一可以让人冷静下来的。
信息时代,只要打开手机,各类app的信息扑面而来。讲职场、情感、教育、人生、道德、文化等等,各有各的观点和逻辑,但绝大多数信息都是人故意写出来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人洗脑。
只要经过思考,就会发现大部分信息都是娱乐八卦。大部分信息都是引导情绪,极少部分信息引导思考。大脑稍微思考,一百条信息两三条有用的就知足了。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所能看到的信息只有两种,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
什么是客观事实呢?只有相对客观,没有绝对客观。比如说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数据,行业数据,人口就业数据等。
什么是主观判断呢?比如“花一秒看透本质和一辈子看透本质”、“泡妞36计”、“销售100条黄金法则”,“生财有道”等等。
大部分信息的结构都是两者的混合体,客观事实+主观判断。
为什么呢?更有说服力,帮人洗脑的逻辑性更强,因为各种数据都在证明确实如此。
拿着这个逻辑去判断信息,一拆一个准。
这样的信息看的再多,除了吹牛逼和发泄情绪之外,没有其它利益好处。
信息不仅仅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拆解。也可以站在看客角度。
站在看客角度的信息也分为两种。
大家乐意看到的和大家看不到。
人都有认知盲点,大多数人看信息只会看自己想看到的信息。你喜欢看什么,作者就写什么,多半的信息是迎合情绪而不是分析逻辑。
而真正的逻辑呢,就摆在那里,但90%的人选择视而不见,他们被自己喜欢看到的信息遮住了双眼。
比如混职场的核心就在于行业和岗位,行业是整个经济的分配权重,岗位是在企业的分配权重。行业的客观数据需要通过经济才能判断出来。
大部分职业规划和培训,都是对技能的培训,绝不谈经济,行业,企业在职业发展中的重点。
事实上,多数人所相信的一定是错误的,鼓吹职业规划的培训人赚取流量,而他们也不会对岗位分工进行深入研究。
职场是属于聪明人的,而聪明人早已知道自己在这家公司能发展的岗位及分配权重。
因为职场和动物世界一样,是有层级的。划分层级并不是根据技术的熟练度或当前的能力,那只是结果、是表象。
就如一个即将过世老人,要把剩余财富分配给多个子女,必须说出理由让大家信服,这就是技术和能力的作用。而真相是老人更喜欢哪个子女,他的分配权重比例就越大。
职场岗位层级越高,越能看透人情世故,越能看透外在行业的变迁,看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
大部分职场人把职业规划的结果当成职场生存的本质,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说个有趣的问题,企业管理层会议讨论业绩时与员工福利时会不会和企业文化会相冲突呢?
绝大多数人都活在舆论的包围之中。就如同企业文化与职责岗位上的所作所为,多少是有冲突的,更不要说企业管理层会议讨论业绩与员工福利是与企业文化的冲突了。
越是底层员工越看不到企业发展的真相,就因为两点:
1、信息屏障,管理层对行业核心人脉的把控是直接决定利益分配的。比如一个搞技术的公司,芯片技术一流,对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玩得非常透。芯片的核心技术他会告诉你吗?整个行业上下游的资源他会告诉你吗?
信息大部分是故意设置给你看的,给你洗脑,区隔你的认知。让你在某个岗位上一直努力。一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减少对人的培养;二是每个岗位都像流水线,可随时更换。
比如老板要剥削你,需要你卖力气工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搞点职业规划或者技术培训,给你画画饼,打打鸡血。让你在996的时间里产出更高效率。用你廉价时间和劳动力集合成一条服务链,售卖商品和打包服务进行二次贩卖,整条链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体价值,这是剥削的本质。
什么叫中年危机?简单理解就是35岁以上的老油条,老板不愿意购买你的劳动力了。为什么?一是不好忽悠,二是绝大多数公司模式都是成型的,根本就不需要能力超群的人,只需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劳动力而已。基于企业运营成本来考虑,谁便宜我用谁。
2、自我设置了屏障,人只要有欲望,想获得什么,眼界就只能看见那个地方。眼界的狭隘会导致一个问题,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往好处想,宁愿相信幻想,也不愿意尊重事实。
这就是被培训大师收割的本质,比如小伙做自媒体1个月赚100万,认知升级就能升职。面对这种答案,不同自媒体会给出不同答案。什么幸存者效应等等,无非就是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里。
你乐此不疲的看故意写给你看的信息,你想看到的信息,帮你编制一个梦,这个梦给了你前行的动力,这就是信息爆炸的陷阱。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能给到的建议,筛选信息一定要符合客观逻辑,数据与逻辑之间的分析关系是不变的。也就是读这条信息先思考,写的这东西符合逻辑吗?数据真实吗?
要谨记一点是:你能看到的信息100条里有1条符合客观事实,就要感谢了。
如何提升思维?
思维需要结构,有结构才能组成认知地图。提升结构最快的方法就是找师父带,不过现在的师父,只教技能,能教思维的老师比找个好行业还难。
关于结构:结构是个变化的,要依托于分析对象,比如利益博弈,比如自我修行。如果没有分析对象,那就是简单的图形或形状。
当然也有很多结构是无法描述的,结构本身就是抽象的。
结构就是思考力,能让你不被自己的情绪代入,只相信眼前的事物。当你有了结构思维后,就会不断寻找事物的本质。
再去提升自我修养、获取利益、做人做事、人生规划等等,都会相通。
有了结构,就能一通百通。但结构的修炼,必须要依托于某一领域。比如职场,事业,家庭,混圈子。有认知结构的人,不管是谈职场、经济、行业、金融、家庭等,他都能通过脑子的结构精准表达出来。
关于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大结构,人有了认知地图,观人察事就能看到本质。外部结构是依托于环境,而环境是一直在变化的。
人的生存环境从小到大依次有自我,家庭,朋友,职场,圈子,社会。
认知地图的构建,一定能平衡好自我与家庭、朋友、职场的关系。我们古人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修炼方法也是一样,从小到大,见微知著。
如何形成领域的认知地图呢?找结构。
拿营销来说,卖什么产品,用什么样的结构思考?初级找结构的方法是找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思考交易是什么?为什么能卖出去?怎样才能卖出去更多?
从很小的结构,慢慢地思考到行业,思考到人群,最后便是对人性的探究。
找结构有两个基本原则:
1、结构有大小,每个结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后,要建立更大结构,才能包含小结构。现在主流的思维方式是建立不同思维模型处理不同事物,万事万物都是想通的,不是用不同的思维模型来解决,而是如何用更大结构来包含,这样就能一通百通了。
结构越复杂,所处的层级越低级,结构越简单,能包含的范围更大。所谓大道至简。
2、结构之间是小依存大的,不断向上就是想要找到根结构。看一棵树的叶子会显得纷繁复杂。看清了一个树枝,就能看清楚一大片树叶。看清了树干,你就能看清一棵树。
人认知地图的形成,就是不断扩大结构,大结构套小结构,套来套去,最后都会归集于人性。当一个人找到了人性的树根,不管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都能看清其结构变化,也就有的放矢了。
暂无评论内容